三千名学者专家共话“自主智能 创享未来”,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在沪隆重召开
CAA
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导读:浦江之滨,智者云集。2020年11月7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承办的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20)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国内自动化领域的三千名科技工作者参加线下会议。这也是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举办的一次最大规模学术盛会。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汝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优贤担任大会荣誉主席,郑南宁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校长陈杰担任大会总主席。出席大会开幕式的还有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等。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副校长蒋昌俊主持。
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现场
上海市副市长 陈群
陈群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会以“自主智能 创享未来”为主题,对于推动学科建设、交叉融合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举措。自动化、智能化正是这一产业变革的强劲动力。未来上海将继续加大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领域投入,构建更加高效、协同、开放的创新生态,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恳请各位院士专家为上海、为中国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郑南宁
郑南宁在致大会欢迎辞时表示,从上世纪美国科学家创立“控制论”以来,控制及自动化学科的影响力就跨越了学科疆界,成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人工智能、互联网孕育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产业变革。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自动化科学与工程不仅是技术变革的最强助推力,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有力支撑。目前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智慧时代,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我们带来了万物互联的社会形态。本届大会以“自主智能 创享未来”为主题,紧扣国家重大需求和时代发展脉搏,旨在为自动化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创业者、管理者提供一个充分交流、展望未来发展的高端对话平台。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方守恩
方守恩在致辞中表示,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机、传感网、脑科学和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等新理论的出现和新技术的发展,“自主智能 创享未来”或将成为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技领域的重要引擎。2020年中国自动化大会是中国自动化学会、各高校及各科研院所积极贯彻和落实中央精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的一个实际行动。自动化学科一直是同济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学校目前正积极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赋能,对包括自动化学科在内的传统学科进行内涵提升,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针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科学需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攻关,推动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变革。这次会议也为同济大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希望通过与各位院士专家的交流,汲取创新的思想源泉,提升学校相关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
同济大学校长 陈杰
陈杰表示,自动化学科自创立以来,其影响力就跨越了学科疆界,作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工业的结晶,成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当前,自动化学科正在推动一场深刻的时代变革,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提供强力支撑。中国自动化大会充分彰显了自动化技术对人类未来社会进入智慧化时代所起的根本性作用,展示了我国自动化技术已取得的辉煌成就,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学科交叉融合。
同济大学副校长 蒋昌俊
会见现场
本届大会为期两天,邀请到20余位院士、百余位长江杰青、近百位校长院长出席。大会开幕前,陈群会见了与会的部分院士和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优贤
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优贤在开场报告《广域协同的高端大规模可编程自动化系统》中表示,我国现代工业在四大压力之下,迫使向着大型化、高速化、精细化、自主化发展,对高端大规模可编程自动化系统提出了迫切需求。但是,这种自动化系统的国内市场95%被国外垄断,是十分严重的客观存在。针对这种自动化系统的总体设计技术、综合安全技术、网络优化技术、运行优化技术等四大难题,报告提出了广域协同、安全可靠、网络增强、运行优化的高端大规模可编程自动化系统,突破了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技术、分布式高端并行协同执行机制、广域协同的软硬件平台技术,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综合安全技术和运行安全技术、大型复杂工程系统的动态优化新方法和智能优化新方法,以及大规模工业网络的系列优化技术,研制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广域协同高端大规模可编程自动化系统,并在国家重大工程和关键基础设施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南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带来《常识推理与物体属性识别》的报告,报告提出,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我们需要回答以下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人类智力所独有的特征?要做到像人类一样观察和理解世界,计算机需要什么能力?人类使用较少的数据就可以在广泛的问题上表现出智能行为,这种智能行为往往是建立在记忆、常识或经验的基础之上;人脑对于非智力问题的理解更多地受到经验和长期知识积累的影响,这些因素在人对物理世界的理解、行为交互、非完整信息处理等问题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类在许多场合是依赖常识判断事物的属性或变化,而常识推理的概念形成往往是建立在语义可解释的基础上。因此,为使机器学习模型产生人类的认知结果,需要其所学特征能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去解释,同时在计算的层面上又具有数学和语义的解释性。使机器具有常识推理和对象属性识别的能力,我们就能在某种程度上使机器“学会如何学习”(learning to learn)。报告结合团队的研究工作,从常识表征的心理语言基础出发,讨论零样本物体属性-类别组合识别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对物体属性的一种常识理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雷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做题为《博弈控制系统》的报告,报告认为传统控制理论中所研究的被控对象多是工程系统,在数学模型中一般不包含被控对象的自主行为或“自我追求”,使控制理论的应用范围受到局限,如难以直接应用到社会、经济和未来“智能”工程系统的有关调控问题中。这促使我们思考并提出研究被控对象具有博弈行为的一个动态系统框架,我们称之为博弈控制系统 (Game-Based Control Systems)。这个框架将博弈论与控制论结合为一个具有层级结构的调控系统,上层为(多元)宏观调控变量,下层为相互关联且功能不尽相同的多个主体,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目标追求。这一框架既不同于传统的控制论,也不同于传统的博弈论。博弈控制系统最基本的特点是对传统控制理论框架的继承和拓展:它继承了控制理论中反馈控制这一对付不确定性的核心思想,也拓展了控制理论的范围以包含被控对象具有自己目标追求的情形。报告回顾了博弈控制系统提出的背景,介绍目前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提出未来需要研究的若干问题。
中国自动化学会在“学术引领力”方面对标世界一流学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发布进展、预测趋势、学术建设方面近年来成绩斐然,连续出版2007-2008,2010-2011,2012-2013,2016-2017《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自动化学科2025/2050发展路线图》等学科刊物,发布《中国自动化学会推荐期刊目录》。大会期间,举行了《智能控制:方法与应用》新书发布仪式,该书是2020年由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及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欧洲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俊龙主编,50余位专家参与编写。陈俊龙教授现场对新书的编写背景、团队构成、项目进展、目录架构等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智能控制:方法与应用》新书发布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欧洲科学院院士、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陈俊龙
明日大会报告环节,教育部原副部长、同济大学原校长吴启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张兆田,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陈虹,以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飞飞,也将先后作大会报告,主题分别为“关于自动化的回顾、思考及愿景”“科学基金改革与信息领域项目资助情况”“汽车控制的理论、技术与实践”“智能化和大数据与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融合”。
大会热点话题精彩纷呈,“无人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智能制造” “智能计算与机器学习” “信息物理系统” “控制理论与系统科学” “网络与大数据” “传感器与智能仪表” “区块链” “智慧城市”等13个专题论坛引爆思想碰撞。在传统线下大会的基础上,本届大会还创新性地于线上组织了“智能导航与控制系统” “大电网调控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理论研讨会” “自动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 “安保与搜救机器人” “追梦: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 “新基建下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物理安全” “计算神经科学与智能计算应用” “全球疫情引发的自动化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新冠疫情攻关中人工智能技术”等15个卫星会议,吸引了万余人次观众在线交流与讨论。本届大会共接收了1700余篇会议论文。
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主会场
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分会场
为切实保障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大会组委会提前发布现场参会防疫须知,倡导与会人员签署《健康承诺书》、注册“随申码”(上海防疫健康信息码),随会议物料分发口罩、湿纸巾,会议提示进场需正确佩戴口罩、检查“随申码”。会场安排严格遵循防疫要求,除主会场设950席位外,还安排了2个分会场,可容纳千余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和形势下,举办这次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更是具有了重大的意义,有利于加强自动化技术与现实背景的创新研究,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夯实基础、做好准备。
想要了解更多大会盛况,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实时查看大会精彩图集!
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
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20)注册通道已开启,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往期文章
【重要通知】“2020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奖项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喜报】中国自动化学会多名会员入选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电话:010-82544542(综合)
010-62522472(会员)
010-62522248(学术活动)
010-62624980(财务)
传真:010-62522248
邮箱:caa@ia.ac.cn
更多精彩
官方微信公众号(英文)
名称:CAA OFFICIAL
微信号:caaofficial
会员微信公众号
名称:CAA会员服务
微信号:caa-member